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税苑先锋|朱强:“希望小屋”里的蒲公英种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1:24:00    

鲁网4月18日讯(首席记者 张佳伟) 9年、104间“希望小屋”、700余份帮扶档案……一串串数字承载着的,是500多个村庄、3000余户家庭的公益温度。自2016年广饶县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成立以来,当地“税务蓝”志愿者,用30万公里行程织就困境儿童关爱网,让“穿上制服能收税,套上红马甲会助学”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公益名片。

朱强,中共党员、东营市青联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广饶县税务局职工、广饶县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创始人。9年时间里,他将税务人的严谨与志愿者的温情融为一体,为700余名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图)广饶县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组织开展”暖冬行动“,朱强与志愿者们为困难儿童家庭送去生活用品。

从300元到300万元 一位党员的初心启航

工作日里,朱强是身着深蓝制服的税务干部;节假日中,他化身红色马甲志愿者。而这样的“双重身份”起源于2015年冬天,那年29岁的朱强在单位组织的困难家庭走访中,结识了文文、鸣鸣姐弟。

文文、鸣鸣姐弟由于家庭出现变故,生活学习条件极差。家徒四壁的窘境,使孩子们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蜷缩在屋里一角写着作业。这位曾服役于武警辽宁省总队的汉子见状,与同事商量后当即拿出300元应急款。但在返程路上他反复思量:“全县还有多少这样的孩子?”

2016年7月,在税务同事和家人朋友的支持下,朱强牵头成立广饶县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9年时间里,协会从最初的手工登记困难家庭信息,到建立起700余份电子帮扶档案;从简单的资金捐助,到创新推出“1+7蒲公英青少年成长计划”。这支“税务蓝”组成的志愿队伍,累计行程已达30万公里,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逐步形成了长效、规范的困境青少年关爱帮扶运行机制。

(图)朱强带领广饶县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志愿者团队到困难家庭入户走访,建立帮扶信息档案。

“希望小屋”破局公益难题 爱心人士与孩子双向奔赴

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运行初期,协会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高效用好爱心善款。一开始,朱强团队通过多部门收集困难学生信息,逐户考察登记,联系爱心人士帮扶。但捐款方式单一,对孩子学习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帮助效果不明显,对爱心人士持续激励效果也低。朱强和团队陷入迷茫,一边延续旧方式,一边寻找新方向。

2019年,团省委针对经济困难儿童发起了“希望小屋”项目。经过认真研究,朱强和团队成员们一直认为相较于之前简单的捐款,“希望小屋”这种精准对接孩子需求的方式效果更好,更适合爱心助学协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于是,朱强便牵头第一时间向上争取,全面承接了广饶县“希望小屋”项目建设,为每个小屋提供建设及配套所需资金约1.5万元,并配备必要的生活学习用品,让孩子们有个专门的空间用来学习。截至目前,朱强团队协助建成“希望小屋”130间,让134名孩子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

随着“希望小屋”项目的建设,团队还创新打造出了数字化公益助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这一平台,能够实现困境儿童电子档案管理、自助信息财务公开、志愿者线下信息采集、走访导航等功能于一体的整合管理。

“后来,我们尝试了更多直接对接孩子需求的帮扶方式,通过在网上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面向社会发布贫困儿童的‘微心愿’,让爱心人士自主选择为孩子‘圆梦’,实现了爱心人士和孩子的双向奔赴。”朱强介绍。

(图)朱强与广饶县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的税务干部到学校了解帮扶的困难儿童学习生活情况

护航困境儿童成长 物质与心灵的双重呵护

第一家蒲公英希望小屋的小主人叫做小庆,当时的她年仅9岁,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在走访时,没有专门学习桌的小庆蹲在凳子上写着作业,让很多志愿者都红了眼眶。

得知志愿者们的来意后,小庆兴奋不已地问:“我是不是要有独立的房间了,放学后可以在里面安静写作业的那种?”但在小庆扬起的笑脸之下,有几个心细的志愿者还是发现了她隐藏的自卑情绪。

“很多时候来自社会上的善意,往往会成为这群孩子的压力。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越是懂事的孩子心理压力可能越大。”朱强告诉记者,困境中的孩子往往因为经济问题,存在自卑、内向的心理,在面对校园霸凌、团体排挤等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容易走向极端。

“希望小屋建成后,志愿者们就经常去给小庆辅导功课,给她做心理疏导,希望她能变得更加乐观、活泼。”直到后来的一次辅导中,小庆告诉志愿者: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可能当不了很优秀的人,但我会好好长大,照顾好家人。

志愿者回忆道:“那一刻,希望小屋里才真的有了希望。”

当十几平米的独立空间里摆上书桌台灯,当曾经蜷缩在灶台写作业的孩子拥有了明亮的学习空间,当每名受助儿童获得结对帮扶的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朱强团队的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终于蹚出一条坚实稳定的公益新路。

社会牵手关爱 公益接力成为多维帮扶新注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朱强时常告诉孩子们的一句话。在解决这些困境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后,蒲公英爱心助学协会将眼光放在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身上。

充分考量资源优势,协会开始配合广饶团县委定期开展“牵手关爱”项目。通过带孩子体验游乐项目、看自然景观、看人文景观、看历史文化、从农村走进城市等,帮助身处困境的孩子们提升心灵成长、行为规范、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也是从2016年协会成立初期,志愿者们便在广饶县内小、中、高阶段学校中摸排家庭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长期物质和精神帮助,甚至帮助孩子们所在的学校进行配套升级。

“我们县部分乡镇学校建设时间早,硬件配套比较滞后,于是协会配合团县委组织发起了‘爱心校园’项目,让每一个农村学生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完备的教学设施。”朱强告诉记者,自“爱心校园”项目实施以来,共捐助爱心课桌椅2000余套,各类图书及教学物资5万余元,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关爱女童”行动。不少困难家庭中的女孩在青春期生理卫生常识、心理健康、与父母沟通技巧及女性精神品格培养等方面相对欠缺。面对这些情况,朱强团队一方面给予这些女孩资金和物质上的帮扶,另一方面则安排协会女性志愿者,通过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盘等手段为女孩们开展相应教育,增强困难家庭女孩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协会目前已经为全县200多名女童提供一次性物资及助学金帮扶共计6万元,开展教育讲座30余场次。”朱强表示。

面对“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新时代东营向上向善好青年”等13项荣誉,最让他欣慰的却是所有志愿者如长征般的公益接力:受助者小吴,这个曾因母亲患癌接受帮扶的少年,如今以公安干警身份重回协会,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已经就读大学的受助者,开始利用寒暑假时间,义务辅导“希望小屋”孩子们的作业……

从部队到税务局,从个人善举到带领近千人的志愿团队,朱强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执行力与党员的使命感。在采访的最后,朱强告诉记者:“我做公益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传递善意。当善意开始传递,公益精神也就一起传递下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