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靓 报道
小满时节的齐鲁大地,碧波荡漾的麦田正由绿渐黄,一颗颗麦穗铆足力气生长,悄悄编织着丰收的喜讯。5月20日上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滨州市邹平市焦桥镇无人农场和八方农场举行。济麦、鲁研家族的新品种在田间尽情舒展身姿,为来自省内外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农技人员、种子经销商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献上了一场科技与农业融合的视觉盛宴。
示范田里,鲁研951长相格外俊秀,茎秆粗壮,旗叶宽厚,穗大且整齐。“我们合作社连续三年种植鲁研951,去年亩播量20斤,采用宽幅匀播、播前播后镇压技术,浇出苗水和越冬水。现在亩穗数约50万,没有任何病害,今年亩产有望达到800公斤。好多农户看了我种的鲁研951后,纷纷表示今年秋播也要种鲁研951。”邹平焦桥后大城双赢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玉富自豪地介绍。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也对鲁研951赞不绝口:“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寒抗旱,今年抗干热风能力表现尤为突出,审定后迅速在山东推广150多万亩,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经理李晓明透露,鲁研951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与鲁研公司商业合作育种的成果,从2023年秋播的3万亩到2024年秋播的150万亩,仅用一年时间便跻身山东省前十,展现了农科“加速度”的魅力。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曹新有表示,科企深度融合的育繁推一体化模式是鲁研951快速推广的关键。“通过鲁研公司遍布黄淮海冬麦区的生产网络,我们能第一时间获得农户反馈,育种目标更贴近市场需求。新品种在审定前就能扩繁,审定后即可快速推广,比传统方式提前2~3年实现大面积种植。”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育种效率,也为农民提供了更优质的品种选择。
超强筋绿色小麦新品种济麦44同样是科企合作的典范。该品种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和南片审定,在7省大面积推广,是目前优于美国硬红冬的5个国产小麦品种之一。2022年,济麦44以808.6公斤的亩产刷新全国超强筋小麦高产纪录;2024年,潍坊市寒亭区惠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的万亩济麦44千亩方实打平均亩产702.8公斤,实现大面积单产新突破。济麦44连续3年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观摩会新品种示范区集中展示了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自济麦22以来的30余个小麦新品种,涵盖高产广适、优质强筋、抗旱节水等多种类型。其中,济麦33、济麦34、济麦70等高产稳产多抗品种尤为引人注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梁金光介绍,近年来,该院在小麦新品种培育和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成绩斐然:济麦22连续12年保持全国第一,累计推广超3.6亿亩;鲁研951在2024年山东省小麦高产竞赛中以亩产890.1公斤位居第一;济麦60在含盐量3.3‰的盐碱地上实现亩产511.88公斤,创下中度盐碱地小麦大面积单产新高。
此外,在观摩会上,滕州市鹏宇家庭农场农场主龙振存等6位种粮能手因在鲁研951、济麦44等品种单产提升中的示范作用受到表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围绕小麦体系助力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专题报告,为未来小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梁金光表示,山东省农科院将继续以科技为引领,通过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的双重赋能,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