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子崖村驻村第一书记在英雄群体碑前向参观者讲述当年的壮烈事迹。
在临沂客户端讯“‘八大剧团’在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的连续演出,有力推动了沂蒙解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将抗日救国的信念如种子般深植于村民心中,为渊子崖村群众众志成城抗击日寇奠定了思想基础。”9月1日,在莒南县岭泉镇山东抗日根据地宣传文教工作展馆内,镇党委书记王兰洁介绍“八大剧团”在渊子崖村的大合影照片时表示“当年,在党的领导下,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激发了军民抗日的斗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9月1日,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宣传文教工作展馆内,莒南县岭泉镇党委书记王兰洁正在为参观者介绍“八大剧团”会演后的合影等内容。
1941年5月17日至27日,在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教育处与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共同主持下,一场为期10天的“八大剧团”联合会演在板泉区渊子崖村盛大举行。抗大一分校文艺工作团、一一五师战士剧社、鲁南黎明剧社等“八大剧团”的400余名文艺工作者齐聚于此,将舞台变为抗日宣传的前沿阵地。《雷雨》《回到前线》《十八勇士》等剧目,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决心。
2012年前后,渊子崖村村民进校园,成为学生爱国教育“活教材”。(资料照片)
1941年12月20日,平静的渊子崖村突遭浩劫,一千多名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将村子团团包围,一场实力悬殊的生死搏斗就此展开。全村男女老少拧成一股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长城。战斗中,一幕幕悲壮的场景定格成永恒:父亲牺牲,儿子立刻接过武器顶上去;丈夫倒下,妻子擦干眼泪继续与敌人搏斗;十几岁的娃娃们也穿梭在炮火中,忙着搬运石头、装填土炮。村民林九兰面对凶残的日寇,抡起铡刀连砍七个日本兵,最终壮烈牺牲;村民林九乾牺牲后,妻子含泪挥起镢头劈向鬼子;村民们用9门“五子炮”、大刀、长矛、雁枪、镢头等作为武器奋勇抗敌。这场殊死搏斗持续到傍晚,八路军和区武工队赶来为村民解围。战斗中,村民及八路军文艺工作者林欣等共147人壮烈牺牲,时任板泉区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也血洒渊子崖,100多名日伪军被村民歼灭。
2019年3月6日,烈士后人展示冯干三烈士证书。(资料照片)
2005年7月5日,渊子崖村村民林崇军展示一把打鬼子时用的铡刀。(资料照片)
2005年7月6日,渊子崖村村民林凡善在家中讲述,自己当年是在姐姐林欣的遗体掩护下才得以幸存。(资料照片)
这段历史见证了文化宣传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更铭刻着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我们应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奋勇前行。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运河
编辑: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