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贵州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阳运福:只要组织需要 定当发挥余热继续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1:56:00    

70多岁了还能干什么?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开展法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发挥余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74岁的铜仁市万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阳运福这样回答。

2011年,阳运福从万山特区政协主席任上退休后,没有选择安享清闲,先后担任万山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万山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等职务。2017年,当组织把万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重担交到他手上时,阳运福二话没说就接了下来。

“工作几十年,干关工委工作还是生手。”阳运福直言,“既然组织信任,就得把活儿干好。”

上任头一个月,阳运福拿着笔记本挨个向三位副主任“取经”。随后,他马不停蹄地跑遍了万山区11个乡镇(街道)、90%以上的村寨、中小学校、幼儿园,把情况摸了个透。

实地调研结果让阳运福坐不住了。“组织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等问题较为普遍。”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阳运福立即向万山区关工委第一主任汇报了调研情况。

在阳运福的积极推动下,万山区因地制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以“党建带关建”为抓手,积极推动各级党委将关工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充分发挥“五老”优势,配齐乡镇(街道)关工委人员,推动关工委组织向基层延伸。目前,该区已建有基层关工委组织169个,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格局。

阳运福(中)查看基层关工委工作材料

全区关工委工作形成了良好氛围,阳运福也一直没闲着,他充分利用万山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五老”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协调政法部门,组建法治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中小学开展法治讲座,并参与编写法治教育教材,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青少年讲解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他们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要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了让宣讲符合青少年的“胃口”,每次活动,阳运福总是安静地坐在最后一排,认真观察学生的临场反应。课后,他还会总结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授课方式。

阳运福(左三)调研基层关工委工作

多年来,在阳运福的带领下,万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还围绕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聚焦特色产业,组织“五老”同志深入乡村、深入基地、深入田间地头,以乡村青年创业产业为重点,加强对科技示范基地的服务指导,已在高楼坪、下溪乡、敖寨乡、黄道乡创建了4个科技培训基地,并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科协开展农业科技技术培训百余期,惠及农村青年4千余人;注重发掘“五老”典型,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壮大了工作队伍;协调各学校和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青少年排解心理困扰;联系爱心企业和慈善人士,为学生筹集助学金10万余元……

见阳运福一门心思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老伴儿马丽英常打趣道,“你这老头子,退休后反倒成大忙人了。”

“关心下一代是大事,不能马虎,更不能流于形式。”阳运福说,如今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作为一名党员,只要组织有需要,定当发挥余热继续干。

【记者手记】

可亲可敬的“银发先锋”

退休14年来,阳运福用余热在铜仁市万山区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夕阳红”。这位本可颐养天年的退休干部,选择将余热倾注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

在阳运福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青春朝气,这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展现了一位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的政治本色。

14年来,阳运福带领169个基层关工委组织,织就了一张守护青少年成长的保护网,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改善授课方式,让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带头推动的产业帮扶项目,为乡村青年点燃了创业梦想……这些工作看似平凡,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下一代的价值观。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奉献;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责任担当。社会需要更多可亲可敬的“银发先锋”,他们以丰富的工作经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余热,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蒲艳梅

编辑 华姝

二审 孙蕙

三审 张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