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晚,广州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黄屹的执棒下,登上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亮相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从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的《天穹之志:大湾华章》,到著名作曲家陈其钢的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再到广交委约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以《国际歌》为灵感与素材创作的交响曲《追光》,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广交近年委约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呈现了中国交响乐未来发展路径的探索。
“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艺术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这次音乐会我们也希望将大湾区的创新、朝气和活力展现给上海的听众。”黄屹说。
本次演出中,广州交响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合作,奏响90后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追光》。在第四乐章合唱部分,分别用法、俄、英、中四种语言演唱的《国际歌》,声部长轮流站立以不同的语言演唱,直到中文出现时,才是全体一起演唱。既构筑出一种沉浸式的意境,更诠释出理想之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无穷力量和动势。
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龚天鹏说,决定用《国际歌》作为全曲的灵魂素材,一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非常适合古典交响乐的展开,二是它对近代中国的意义是超越历史和政治局限的。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历届大会高唱《国际歌》收尾的庄严传统。在《追光》中,第四乐章开头以法、俄、英、中四语版开篇,象征着历史的接力棒,也象征着团结、联合等当下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命题。
龚天鹏感慨说:“作为新生代作曲家,拥有如此肥沃的展示平台和强大的诠释团队是无比令人幸福的,这也是我作为上海作曲家首次在家门口聆听一整个客席乐团演奏自己的作品,更令人振奋。”
古典音乐作为从西方传来的艺术,如何将其民族化是每一位音乐家都需要思考的课题。龚天鹏认为,如何寻找到全人类的灵魂共振,应是当代交响乐的重中之重。
黄屹对媒体记者补充道,很少有乐团会在一场演出中全部演出新作品,而广交一口气演了三首,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三部作品的风格不一样,语汇不一样,但作曲家对音乐的热爱是一样的。”黄屹坦言,委约创作是乐团的责任,古典音乐行业要向前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新作来当助燃器。
广州交响乐团作为一个多元包容的乐团,年轻的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都能在这里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黄屹说,古典行业需要更多年轻人。我们都是从年轻人成长起来的,必须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而不仅是享受前辈带来的成果。
文字丨记者 何晶图片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