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年铁甲深耕路 学用贯通富乡邻——记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培训班学员赵晓东和他的“铁甲战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1:07:00    

夏季的眉县猕猴桃园里,赵晓东拍了拍身旁身板“壮实”的割草机,机身“创农农机”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眼。“李叔,您那十亩果园的草,今天保准按时割完!”,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培训班的一员,他常说:“课堂上学的理,得在地里变成活儿,才能真正帮到乡亲。”三台农机如同老友般并肩而立,静候指令,恰似他十年间用“所学”对接“所干”的坚定身影。

十年前,当他拿着全部家当换回三台“铁疙瘩”时,村里满是质疑。但参加培育班时老师“农业现代化,关键在机械化”的话,让赵晓东心里透亮:眉县猕猴桃产业渐成气候,年轻人外出打拼,田间多是老人——机器代替人力,既是趋势,更是他在课堂上学到的“破题思路”。

三万元铺就信任路:把“课堂账”算进田间

2015年夏,赵晓东毅然将三万元积蓄换成智能农机。妻子忧心时,他算起了培育班学到的“成本账”:人工割草1亩150元,机器日割80亩油费不到150元——这正是课堂上“机械作业效益分析”的鲜活实践。

说服农户不易。他带着在培训班记的“农机作业优势笔记”,蹲守路边演示。当割草机在满田老汉果园里割出整齐留茬,老人惊叹:“比十几个小伙都强!”创农农机合作社挂牌时,他贴出的红纸广告里藏着“学问”:“割草、植保,按培育班教的‘精准作业法’,钱省三成。”

汗水浇灌服务升级:让“课本理”长出实效

创业初期,赵晓东几乎天天泡在果园,培育班“服务型农机”的理念常在他脑中回响。一次常兴镇果农修喷雾器,他发现肥液配比错误,便对照课堂笔记,边修机器边教“水肥科学配比”,忙至深夜。

慢慢地,他把培育班学到的“作物全程管理”理念落地:带技术员深入果园“把脉”,量身定制方案,把“先割草后施肥”“喷叶面肥强树”的道理写在纸上,一条条教给农户。日子长了,他成了农户口中的“田间管家”,大家说:“晓东讲的,都是课本上验证过的实在理。”

创新驱动服务延伸:用“新技能”打开新路

“创新是农机服务的翅膀。”赵晓东常念叨。花粉加工靠手工时,他想起课堂“机械加工增效”案例,引进花粉机,出粉率增两成,2021年就惠及数千果农。

为推广服务,他用上培育班教的“新媒体农技推广”方法,举着手机拍“土味抖音”:“家人们看,按标准化流程操作,割草机十几分钟一亩!”镜头里汗流浃背的他意外走红,订单纷至沓来。年底结算,3900亩果园服务与12000亩飞防作业,正是“学用结合”的成绩单。

智慧赋能全程引领:将“课堂案”做成样板

从三台铁骑到104台套设备,赵晓东把培育班“规模化服务”思路化为实践。面对“地块分散”痛点,他首创“菜单化半托管”模式,12项定制服务让农户按需“点单”——这正是课堂“农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落地成果。

2023年,全县首个农机智能调度平台落成,整合智能装备实现全程机械化。西北农大专家参观时,他指着专用设备介绍道:“这些都是按培育班‘农机与农艺融合’理念配置的。”服务链延伸中,“农机+农技+电商”模式、抖音推广新阵地,处处可见他对“学用贯通”的践行。

育才共富扎根乡土:把“所学”传给更多人

“培育班教我技术,我得把技术传下去。”赵晓东启动“农机手成长计划”,开设“夜间理论+田间实操”模式,培养83名农机手,其中12人创业自立。与院校共建实习基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20人次,正是他对“学员带学员”理念的坚守。社会担当里更见初心:“农机扶贫移动车间”助残、承接政府项目、带动12个村集体经济增收,每一项都印着“高素质农民”的责任。

十年深耕,从单机闯荡到全程服务产业振兴,赵晓东始终带着“学用贯通”的学员本色,以农机为笔,汗水为墨,谱写着“机器帮农”的振兴篇章。猕猴桃园里,饱满果实与钢铁机械交响,那是科技赋能农业的足迹,更是一名普通学员用“所学”点亮乡邻致富路的温暖曙光。

(张轩)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