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产业化未来前景广阔】农业现代化中,种子是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生物育种产业化是把现代生物技术和种业生产体系深度融合,形成全链条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目标。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生物育种技术领先,已入“育种 4.0”阶段,通过多种方式精准定向育种,其主粮作物单产显著领先。在我国,生物育种是重要战略性举措,2021 年至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有部署,政策涵盖多方面。近年,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发展,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育种效率和精准度提高,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然而,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面临多重挑战,如技术处于过渡阶段,与发达国家有代际差距,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低,成果转化率低等。对此,应从技术、企业与监管协同发力。技术层面,强化基础研究,设专项基金攻关底层技术,优化技术路径,建立共享平台。企业层面,培育领军企业,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兼并重组,加强科企合作,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监管层面,优化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缩短审批周期,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