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包括:
实名登记部门:
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租赁公司、银行办证、电信、移动、联通、房地产、邮政部门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个人信息。
利用复印、打字之便,将个人信息资料存档留底,装订成册,对外出售。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后,再进行倒卖以获取利益。
手机应用程序可能会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并传输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手机被植入恶意软件后,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窃取。
计算机感染病毒或恶意软件也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这些恶意软件可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并传输用户的个人信息。
一些网站可能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能利用漏洞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网站数据库未加密或存在SQL注入等安全漏洞,都可能导致用户信息被窃取。
诸如身份证件(复印件)丢失、快递单据遗失、各类包含个人信息的文件遗失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
一些不法分子会将WIFI植入病毒后投放到公共场所,如果开启了WIFI功能,就可能自动连接上这种“钓鱼”WIFI,导致信息泄露。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或网页弹窗大肆传播钓鱼网站链接,常用的手段包括伪装成银行、网购平台等网站,诱导用户输入个人及账户信息。
快递包装上的物流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网友收到货物后不经意把快递单扔掉导致信息泄露;在刷卡购物的纸质对账单上,记录了持卡人的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同样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网上购物时需要注册信息,如手机号、社交账号等。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热衷于分享观点、撰写文章,与网友互动交流,但在此过程中可能无意间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信息。
很多人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要求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
公共场合的WiFi可能不安全,连接后可能会被黑客窃取信息。
导致用户信息被泄露。
建议: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在网上分享个人信息。
使用复杂且不易被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
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避免丢失。
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避免连接未知的公共WIFI。
定期检查手机和电脑的安全状况,及时安装安全更新和防病毒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