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早间,来伊份(603777.SH)发布公告回应蜜枣粽产品的相关舆情。
来伊份在公告中表示,近日,公司关注到相关报道,第一时间已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并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公司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枣粽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公司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向广大消费者公布。
公司亦称“在粽子的加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均设有专岗、专职检验人员,对于生产中员工使用创可贴的管理,工厂设有专人专岗对车间人员检查伤口异常情况,如发现伤口明确规定不得参与裹粽等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相关环节,其余非直接接触环节如需要会有专岗人员发放工厂专用的蓝色金属材质创可贴同时佩戴专用一次性蓝色食品级手套作业,专用创可贴可通过金属探测有效识别,避免管理的漏洞,并在当班生产结束后统一回收做好记录,同时确保可追溯。”
来伊份还表示,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供应商生产、产品运输、销售各项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从源头上严防、 严控、严管,确保食品安全各项措施有效执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12日10时许,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来伊份证券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以最新公告为准,有后续进展会公开发布。同时,其表示公司产品基本都是OEM委托生产。
据媒体此前报道,江苏一名消费者苏女士5月10日发视频称在来伊份的粽子中发现了带血的创可贴,要求来伊份官方给一个明确的回应。该消费者表示,发现该问题后已经拨打12315反映情况。
而据视频中产品包装显示,这个蜜枣粽产品来自来伊份的“高粽”系列,其委托单位为“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受委托单位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记者尝试联系五芳斋董秘处,对方表示:“目前仍在核实相关事实,暂时无法回应。”
对于零食企业来说,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头上的利剑。随着来伊份上述舆情的出现,其背后的代工模式也被诟病。近年来,多家零食企业已经在加速建设自由工厂,但目前来看,来伊份仍然以OEM模式为主。
在2024年年报中,来伊份表示,公司产品来自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中国25个省市地区,主要覆盖坚果炒货、肉类零食、糕点饼干等13大核心品类,1,500余款OEM商品。
在采购模式上,来伊份介绍,公司从品类规划、新品开发、供应商 引进、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商品管理、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考评、商品淘汰等环节,对商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品质保证。在品类战略规划、新品开发方面,公司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及多年市场经验,及时推出引领消费潮流,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并在完成产品研发、样品试吃品评、质量标准、产品定型等环节后,委托供应商进行生产。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实很多企业也都是代工模式,来伊份的产品质量问题与代工模式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在于它的质量内控体系,以及它对于代工厂的监管力度。”
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来伊份关键词显示共有1094条投诉,其中大多涉及食品变质、过期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不少的线下门店诱导办理会员卡等问题。此前,来伊份还曾因食品安全问题影响IPO进程。
根据新京报报道,2012年8月3日,证监会在《关于不予核准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决定》指出:“报告期内你公司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有关部门处罚”,“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且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被媒体曝光质量问题后销售收入明显下降”。
来伊份作为一家老牌零食企业,近年来经营面对诸多挑战。2024年,其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3.70亿元,同比下降15.25%。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526.7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31.9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3.0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91%。
其在年报中谈及发展战略时称,将聚焦连锁业态,坚持万家灯火战略主航道。在原有门店类型基础上,增加生活店、仓储会员店等模式,更好地匹配不同城市、商圈发展。同时,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由门店+私域APP+仓储会员店组成的社区生活消费平台,提供又好又便宜的优质产品,满足更多生活场景品类需求。
5月12日,来伊份开盘低开,截至午盘,报13.21元,跌幅0.2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