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夜接单,老王差点“断片”?医生:这届司机太“卷”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2:02: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网约车司机老王(化名)在驾车途中突发脑梗,幸运的是,在深圳大学总医院的救治下,他转危为安,捡回来一条命。

血管畅通,人生才畅通。医生提示:小心,脑血管"堵车"猛于虎,可能瞬间致命!

老王的“深夜食堂”:从代驾到网约车,一顿热饭都是奢侈

58岁的老王在深圳开网约车。曾经是代驾界的“老司机”,风里来雨里去,如今转战网约车平台,依旧在街头奔波。

为了多接点单,他习惯了跑“夜车”,生活作息也是从下午5点一直干到凌晨5点;也是为了多接点单,他常年在车上备着便宜方便的速食,饿了就啃两口,渴了就灌凉水,连上厕所也是“争分夺秒”。人守在车上、车跑在路上,这样昼伏夜出的日子,他熬了一年多......

惊险一刻:安全带系到一半,司机老王突然抽搐

"叮!"某天下午,老王的手机弹出一条长途单,他眼睛一亮,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今天运气不错!"他美滋滋地搓着方向盘,连车载音乐都调大了两格,仿佛已经看见自己提前收工回家的幸福场景。可刚接上乘客后开了没多久,突然“人有三急”,于是靠边停车去厕所。

没想到,等老王再次回到车上,正要系安全带时,手指突然僵硬,动弹不得,接着浑身抽搐,直接失去了意识!

后排的乘客大哥吓得一激灵,眼见老王面色发紫、牙关紧咬,他哆嗦着赶紧拨打120,并一直守着老王。直到救护车接上老王离开,好心大哥才松了口气。

老王被送到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后,还在不停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甚至把裤子尿湿了。

“脑梗”来袭:老王的ICU惊魂记

老王在急诊抽搐多次,不省人事。第一时间来会诊的神经内科张红鸭主任医师迅速判断,这不是普通的“抽筋”,而是癫痫持续状态,该病致死率高达50%!必须马上进行抗癫痫治疗。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后,考虑到,老王是个中老年男性,有高血压,他的职业需要经常熬夜、很少运动,我们分析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的病因,评估脑血管病变,立即给他进行头颈部脑动脉及脑灌注(CTA、CTP)检查,发现老王的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导致大脑半球大面积缺血低灌注。”张红鸭介绍,“简单来说,就是脑子里的“水管”堵了,血流不过去致使脑组织显著缺血,老王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图1:CTP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半球明显缺血低灌注,CT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箭头所示)
图2:CTP显示右侧额顶叶缺血低灌注表现,静脉溶栓术后磁共振DWI检查显示右侧额、顶叶脑梗死病变(箭头所示),较缺血区面积小。

脑梗死救治“黄金时间窗”是患者发病后的4.5小时内。庆幸的是,老王被救治得很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张红鸭主任医师联合重症医学科禹林昌、文涛等医生果断给老王进行静脉溶栓术治疗,1小时后老王恢复意识,肢体肌力明显改善,终于把老王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我感觉身体一直不错,也没去体检,有时候下班太累了就喝点小酒放松放松。前几天接送乘客的时候出现脑子突然‘短路’,眼睛模糊的情况,但是我以为是因为没有休息好的原因,没想到是脑梗死......”死里逃生的老王说。

张红鸭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专科查体

康复之路:从ICU到普通病房,老王的重生记

经过抗癫痫、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监控血压、降糖、降脂等一系列治疗,老王的症状快速好转,第二天就转入了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病情稳定后,医生又给他做了磁共振检查,发现右侧额叶和顶叶有多处梗死病灶,但病灶相对缺血面积较小,获益于早期识别、积极溶栓等急救治疗,幸运避免了因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可能导致的恶性大面积脑梗死事件,后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老王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之后再没有出现抽搐和肢体无力的情况。近日,老王完全康复顺利出院。接下来,他将接受药物治疗联合择期脑血管介入治疗,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再发。

日常预防卒中(中风),做好以下10点能救命

1.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卒中发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心房颤动、偏头痛、酗酒、超重与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不健康生活习惯,以及其他可能导致卒中的疾病等。

2.控制好血压。3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3次,高血压患者应每天监测,同时还需进行药物治疗。

3.控制好血糖。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

4.控制好血脂。血脂升高一般没有症状和异常体征,必须通过血液检验才能及时发现,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5.戒烟。吸烟是脑血管独立危险因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有人都应该主动拒绝吸烟,并避免二手烟危害。

6.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锻炼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7.健康饮食。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油饮食,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

8.科学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参加3-4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的健身运动。

9.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外周动脉疾病等。以上疾病人群的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常人,应定期体检复查,接受专科医生治疗,遵医嘱药物治疗。

10.保证充足睡眠与心理平衡。放松心情、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情绪异常波动,降低卒中发生可能诱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