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惪教授生于1906年,2006年离世。他的百岁人生正好分成两半,一半与上海结缘,一半与重庆结缘。
钱惪生于江阴,父亲原先给他取名钱德。后来,他把名字里的德改为其古体字“惪”。95岁高龄的陈灏珠院士忆起钱惪说:人如其名。名字里一个“直”字,一个“心”字,直心,就是对他最好的描述。
1932年,钱惪从上海医学院毕业,成为国立医学院校培养的第一代医学博士。他医术精湛、能力出众,曾任华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也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要创始人。
1955年,国家决定“抽调上海第一医学院部分人员在重庆新建一座医学院”,派谁去?已是上医副院长的钱惪接下了这个带队任务。
当时的他已年近半百,带着家人,也带着同事们,400多个上海人来到重庆。这是一部西迁史,一部拓荒史,更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史。
张文宏教授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医生,一位了不起的老师。
钱惪的一生还有太多的故事,他带队投入血吸虫病防治,他投身抗美援朝前线救治工作……他的故事如群星般无法一一细数,然而星空最令人心动处,或许就是那无数繁星在安静地闪烁。
2006年1月21日,钱惪教授在重庆因病去世,享年100岁。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骨灰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留在他奉献了半生的重庆医科大学校园中心的黄桷树下;一部分带回了母校上医,与一号楼前的白玉兰树共同生长,他以另一种形式回到了母校;最后一部分撒入长江,让他沿着1958年来重庆的路,溯流而上,回归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