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每个符号应具备精确的含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07:05:00    

展览现场。

贝纳·维内作品《三条各为243.5°的大弧线位置》,1961年。

贝纳·维内作品《带有“Bew”的椭圆形珍珠双联画》,2013年。

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

日前,由广东美术馆和凤凰艺术联合主办的“贝纳·维内:观念与物质之外”展览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本次展览遴选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90余件作品,全面回顾其艺术历程,不仅为观众提供近距离感受维内艺术思想的宝贵契机,也搭建了中外艺术对话的平台。

在开幕式上,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策展人乔纳斯先后致辞,本次展览艺术家贝纳·维内讲话。

贝纳·维内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法国艺术家之一,自1961年以来始终站在艺术革新的前沿。其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法国,彼时正值战后重建时期,抽象艺术、实验艺术和新现实主义等思潮涌现,不断挑战着传统艺术观念。在此背景的影响下,维内的创作横跨了绘画、雕塑艺术以及科学与数学的视觉化表达,始终伴随着对既定规则的挑战与革新,为当代艺术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实验精神。维内强调“单义性”概念,主张每个符号应具备唯一、精确的含义,以避免主观阐释的干扰。其作品看似冷静而理性,材料的质感与手工制作的痕迹却保留着感性的温度,使其在严谨与直觉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

贝纳·维内20岁时,便构思出全新的艺术语汇,将物质、形式与方法融合,以不确定的逻辑和直觉阐释崭新的概念。在其早期创作中,以柏油绘制的单色画作和由碎石、柏油构成的装置,揭示了他对物质性与艺术本质的思考。这些看似简单的形式却蕴含着对传统美学的重塑,试图摆脱个人情感的束缚,强调艺术作为“自身对象”的独立性。这一理念与当时的极简主义艺术家如唐纳·贾德和弗兰克·史特拉不谋而合,成为其艺术实践的重要起点。进入20世纪70年代,维内前往纽约,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信息社会的兴起使他受到系统论与结构主义的影响,他的创作开始融入工业图纸、数学公式与科学逻辑,不再是对科学图像的简单复制,而是在艺术与科学的交会点上重新建构秩序与逻辑,探索艺术作为理性表达的可能性。

观众可以通过本次展览,穿越贝纳·维内60年的创作历程,感受他如何在多种艺术形式中探寻自身的本质。维内的实践涵盖行为表演、绘画、装置、集合艺术、声音艺术、观念艺术、摄影、浮雕与耐候钢雕塑,常常超越传统分类。他一贯的叛逆精神与突破界限的方式,使其作品兼具独特性与不可归类性。

“贝纳·维内:观念与物质之外”展览开幕导览和专题讲座于同日举办。艺术家贝纳·维内担任导览及讲座主讲,在讲座中阐述其艺术历程,通过对于其创作生涯各个阶段的回顾与剖析,与观众共同探索艺术突破观念与物质限制的可能。

1997年开馆以来,广东美术馆一直致力于促进中法文化艺术交流,通过举办摄影、绘画、当代艺术等一系列展览和合作项目,为中法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机会,推动两国艺术文化的共同发展。此次“贝纳·维内:观念与物质之外”展览,是广东美术馆与法国艺术交流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中法文化交流持续深化的体现。通过这次展览,维内的艺术将以全新的视角诠释秩序与逻辑,并引发对人类存在与创造力的深刻思考。

该展览将持续至7月23日。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朱蓉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