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本报记者 潘宏宇
四月的双鸭山,黑土地上处处涌动着春的生机,科技引领、农机支撑、农艺服务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使地方借助垦区先进的管理模式、生产技术、农机装备等优势,全面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力促进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全程托管、单环节托管、整村托管的合作模式,使很多农民告别了繁重的农事操劳,安心当起了“甩手掌柜”,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
深化垦地合作,共谋融合发展。2024年,双鸭山市落实环节托管23.8万亩、全程托管5万亩,取得了土地增加、粮食增产、农户增收、成本减少“三增一减”阶段性成效。2025年,全市推动垦地合作再深化、规模再扩大、效益再提升,力争合作面积突破100万亩。
春整地作业。
3月8日,集贤县与二九一农场举行垦地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共同探索推广“一主四包”垦地合作新模式。去年集贤县与二九一农场初步尝试垦地合作,双方签约合作面积3.53万亩,通过土地托管方式引入垦区先进技术,亩均增收133斤,增产效果显著。今年,这一合作模式再度升级,合作面积扩大至5万亩。
3月19日,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与宝清县青原镇人民政府举行了垦地合作“大托管”试点签约仪式。此次合作采取两个整村推进的方式,试点面积7.9万亩,能够辐射带动周边16万亩土地。示范点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为种植户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服务,确保农业生产高效运行。
自2023年开始,双鸭山市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互利互惠”为原则,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主动与域内北大荒农垦集团下属11个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开展合作,加快把农垦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和经营模式向地方平移复制,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依托“3+1”垦地合作模式,实施“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统筹垦地人才、农机、农技资源力量,以土地托管服务为突破口,把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中,不断探索推动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农机装备、科技应用等方面向周边延伸拓展,示范带动提高单产水平。
双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北大荒集团的合作,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推动垦地双方形成更多合作成果。通过强化组织、政策、人才三重保障,务实有效推进垦地合作。截至目前,垦地双方已达成合作面积89.21万亩,其中全程托管22.42万亩,多环节和单环节托管66.79万亩,整村推进落实8个。
播种作业。
“目前,集贤县实行的‘一主四包’垦地合作模式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主体,农场提供社会化托管服务‘包种’,政策性银行‘包钱’,种植业保险和期货‘包赔’,政府‘包收’,整合多方资源为农业生产增添活力。”双鸭山市农业局负责人说,双鸭山市不断探索多种垦地合作新模式,打造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高产攻关典型样板,辐射带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水平提升。
双鸭山市坚持多种合作模式相融合,以农民自愿为原则,采取部分环节托管,有效利用自有农机装备等资源的同时,探索推广“全程托管、产量保底、投入包干、多收多分”的合作模式,依托农垦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展托管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深挖垦地双方合作潜力,合作研究探索可衔接家庭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合作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建设灵活高效的合作模式。
聚焦提升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集成推广,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加大对合作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和改造,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现有耕地质量,为规模化集约经营奠定坚实基础。加大玉米、大豆、水稻等主粮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支持力度,加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加快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分区域、分作物推荐高产适宜品种。垦地双方实现区域先进农机设备的共享和优化利用,特别是大马力拖拉机、进口精量播种机、超高速插秧机、农用无人机以及导航辅助驾驶设备等先进农机具的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宝清县七星河乡杨树村玉米春播作业现场,农机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五九七农业发展部王长征和第一管理区主任孟德海化身“田间管家”,手持测量工具仔细调试播种机械的苗带宽度与播种深度,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精益求精、严格把关,确保播种质量。
集贤县建设了垦地合作示范带和千亩“玉米高产栽培示范区”;宝清县与4个农场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了61个绿色高产高效单产提升示范基地;饶河县以1200亩垦农40大豆示范区为载体,创建了县级高标准种植全程托管示范方,吸引周边近4万亩耕地加入全程托管,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4年,全程托管给农垦的玉米、大豆、水稻地块,平均亩产较周边常规地块高60~75公斤,平均每亩增收100元以上,粮食生产取得了土地增加、粮食增产、农户增收、成本减少“三增一减”阶段性成效。
在垦地合作过程中,打造垦地合作高产载体,建设垦地合作示范带、高产示范区、技术指导示范点等,并通过召开专家讲座培训会、春耕生产现场会、示范区观摩会等,引导种粮大户、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技术,推动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为持续放大典型试点效应、打破信息壁垒、扩大服务范围,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发掘一批体现地域特色的垦地合作典型案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的种粮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推动土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在双重政策推动下,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经营组织作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新技术、新模式集成推广应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农户增收、地方发展和垦地融合的“多赢”局面。
本文图片由双鸭山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