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核驱动需要人才“共振”与“错位”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吴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像有些经济区那样只有一个领头羊,而是成都、重庆两个大城市并驾齐驱。这种双核结构,决定了其在引才、用才上不能走老路,要有创新思路。笔者认为,应特别做好人才共振和错位协同两件事。
先说人才共振。这不是简单说成都加重庆有多少人才,而是要让两地的人才真正动起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啥叫动起来?就是高端人才你来我往,不再固守一城一地;好的科研想法、先进的设备,两边可以共享;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可以联手构建,共同攻关。
这样一来,整个区域的人才密度就高了,创新劲头也就足了。就像两块磁铁,离得远了没啥感觉,靠得近了,吸力就大大增强,能吸引更多的好东西。成都和重庆的人才要是能这样共振起来,整个成渝经济圈的能量就会被放大。
再来说错位协同。成都和重庆,虽然是兄弟城市,但在发展方向上,各有重点,各有优势。这就好比一个家里的两个孩子,一个擅长画画,一个擅长搞发明,不能总是要求他们去做一样的事情。人才也一样,既然产业有分工,那需要的人才类型自然也不同。
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去精准地引进和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形成互补,而不是互相抢一样的“香饽饽”,这就是错位协同。
人才共振加错位协同的思路,其实对成渝地区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再是各管各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站在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度来谋划。
只有让两地人才相互激荡、产生共鸣,又各展所长、形成合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双核引擎才能真正爆发出强大动力,带动整个区域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不仅关系到经济指标的增长,更关系到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长远竞争力的塑造。
来源:重庆日报